節氣養生

立春養生

立春已至,新年到來

「立」,乃「開始」、「建立」之意,「立春」,即春天的開始。一年共有二十四個節氣,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,意味著寒冷的冬天結束,嶄新的四季由此開始。古時非常重視「立春日」,從前的「春節」,又稱「立春節」,指的就是「立春」這一天,而非大年初一。

一般人以為節氣與傳統陰曆有關,事實上,二十四節氣是古人藉由觀測日晷,也就是觀察太陽與地球的相對關係所定下的,乃與陽曆相關。

中國自古就有陽曆,因為是依太陽運行規律而制定,所以叫「陽曆」,也叫「太陽曆」。現行的國曆是引入了西方曆法,又叫「西曆」,這同樣是依據太陽運行規律而制定出來的,也屬於陽曆的一種。

因此,以現行國曆來看,每個節氣的日期幾乎都是固定的,每年相差不超過3日。比如,每年的立春都是國曆的2月3-5日,每年的春分都是國曆的3月20-22日,每年的冬至都是國曆的12月21-23日。

2024年的立春是2月4日,雖然還沒有過年,未到農曆正月,但春天已經來臨了。

立春的作息起居養生

「春三月,此謂發陳,天地俱生,萬物以榮,夜臥早起,廣步於庭,被髮緩形,以使志生,生而勿殺,予而勿奪,賞而勿罰,此春氣之應,養生之道也。」
《黃帝內經.四氣調神大論》

《黃帝內經.四氣調神大論》記載:「春三月,此謂發陳,天地俱生,萬物以榮,夜臥早起,廣步於庭,被髮緩形,以使志生,生而勿殺,予而勿奪,賞而勿罰,此春氣之應,養生之道也。」

冬季時,天地與人體的陽氣向內收斂、封閉,不往外發散,到了春季,陽氣的運行方向轉變,從向內收斂轉而向外升發,萬物都甦醒過來,天地呈現一派復興景象。

立春起始,陽氣復蘇,天地間的陰寒之氣漸漸消退,迎面而來的春風已沒有冬季的凜冽氣息,和煦宜人,陽光也比冬日更加溫暖。人也應當順應天地陽氣,稍晚入睡,早早起身,提振心情,到戶外邁開大步走,開闊心胸,舒展已蜷縮了一個冬季的四肢百骸,可疏通陽氣,讓全身心都甦醒過來,迎接新一年的挑戰。

立春的飲食養生

春捲、潤餅與蘿蔔

為了慶賀春天的到來,在立春日,自古就有食「春餅」的習俗。

起初吃的是「五辛盤」,取用五種辛香可通陽氣,鼓舞氣血的食物,如韭菜、蒜、蔥、芫荽(香菜)、薤、芥菜等初生的嫩葉菜,以薄餅卷而食之,喚醒人體陽氣,一掃冬日陰寒。

此時大地回暖,各種菜蔬冒出新芽,因此,除了用「辛香之品」外,人們也漸漸在盤中加入初露芽的新鮮菜蔬,如嫩豆芽、蒜苗,以收欣欣向榮的喜氣,演變為後來的「春餅」。

民國初年李家瑞先生編著的《北平風俗類徵》一書提及「立春之時,無貴賤皆嚼蘿蔔,曰『咬春』,互相請宴吃春餅和菜。…謂可以解春困也。」不分貧富貴賤,大家都會在立春這日咬咬生蘿蔔,條件較好的吃春餅,以解開身體的困乏感,名之為「咬春」。

又載:「富家食春餅,備醬熏及爐燒鹽醃各肉,並各色炒菜,如菠菜、韭菜、豆芽菜、乾粉、雞蛋等,而以麵粉烙薄餅捲而食之。」從前的富戶人家,將各色醬料、醃漬燒烤肉類、各色炒菜、豆粉、花生粉、雞蛋等包入薄餅中,好似藉著春餅將生機勃發的初春氣息捲在一起,食之使人煥然一新,這便是今日的潤餅了,入油炸之即春捲。

立春咬咬生蘿蔔,吃潤餅、春捲,加上些辛香品,如蔥、蒜、韭菜、香菜、蕓薹等,咬春迎春,讓體內陽氣和大地一塊兒甦醒過來吧!

春日之蔥肥美,但正月勿生食

《禮記》載:「膾,春用蔥,秋用芥。」膾,指的是可供生食的肉類,包含牛羊肉、魚肉等等,亦即生牛肉、生魚片等料理。由於生肉不易消化,損耗胃中陽氣,因此,生食肉品時應與可鼓動陽氣、溫暖脾胃的辛香之物同用,以免脾胃受損,於健康不利。

《禮記》記載春天食用生肉、生魚片時可配著大蔥,秋天則可搭配芥末同食,鼓動脾胃陽氣,幫助消化,顧護脾胃。

農諺有謂「正月蔥」,意思是正月的蔥最為肥美,帶股甜味,且蔥可通陽氣,使氣血通行全身,與春季初昇的陽氣走向相符,適合春季食用。

但需注意的是,農曆正月的蔥不要生食,尤其是喜歡生食大蔥的人,正月不可多食。

中醫醫聖張仲景在《傷寒雜病論》中提出警語:「正月勿食生蔥,令人面生遊風。」遊風是面部發紅、起疹、起痘等疾患,由於蔥能上行頭面,並通陽氣,若在陽氣初起升發的正月食用生蔥,可能會使得陽氣過於往頭面部集中,而引發頭面部的青春痘、面部過敏、粉刺等問題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Back to top butt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