藥食兼用品醫聖張仲景食療養生專欄

生薑

生薑

生薑,屬於薑科薑屬,多年生草本的植物,藥用部位取其地下生長的根莖部位。

性味、歸經與功效

生薑性溫,味辛,入肺、胃、脾經,作用為發表(助發汗之意),散寒,止嘔,開痰,可解魚蟹、鳥獸的肉毒,可治感冒風寒、嘔吐、痰飲、喘咳,脹滿,泄瀉等。

「薑辛而不葷,去邪辟惡,生啖熟食,醋、醬、料、鹽,蜜煎調和,無不宜之。可蔬可和,可果可藥,其利博矣。凡早行山行,宜含一塊,不犯霧露清濕之氣及山嵐不正之氣。」
–《本草綱目》

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對生薑的評價極高,認為它「 可蔬可和,可果可藥」,既可作為日常蔬果,又可入藥,有利於人體健康。清晨外出或爬山時,含著一小塊生薑,可以避免清晨寒涼濕氣或山中濕濁瘴氣侵入人體。

《傷寒雜病論》中用到生薑的共79方,是使用頻率僅次於甘草的食藥兼用品,其重要性可見一斑。

作用

仲景用生薑,可大致分為5個方面:溫散寒邪、調和營衛、和胃降逆止嘔、宣散水氣、宣通陽氣。

1. 溫散寒邪:

生薑辛溫,有很好的祛散寒邪的功用,所以仲景見患者體有寒邪時,不論是體表或體內之寒,都會使用生薑。

治療體表有寒的桂枝湯,將生薑與桂枝合用,桂枝具發散之性,能使藥物作用向外發散至體表,生薑也具有將體表寒邪向外發散的功效,故生薑與桂枝之熱可一同作用於體表,祛散體表寒邪。

此外,血虛而體內寒邪重,導致腹中寒痛或脅下痛時,用當歸生薑羊肉湯,因體內寒邪極盛,故用大量生薑祛散。這個方子只有當歸、生薑、羊肉三味藥,藥味少,藥力集中專一,散寒止痛的療效顯著,且均為日常可用之品,是已運用千年的經典食療方。

2. 調和營氣衛氣:

中醫學認為,人體有營氣和衛氣循著血脈一起運行於全身,營氣與衛氣二者相互對應、協同合作,營氣是運行於血脈中的精氣,有著營養全身臟腑、化為血液的作用;衛氣則運行於血脈外,有抵御外邪、保衛肌表、溫煦全身的作用,若人體的衛氣虛衰,則易受外邪侵襲而致病。

「營氣」,乃「營養之氣」,可營養全身四肢百骸、五臟六腑,指的是血液循環所輸送的各類營養物質,包含醣類、胺基酸、脂類、維生素、微量元素…等等,營氣運行的正常與否和體內營養物質的吸收、代謝、轉化的功能相關。

「衛氣」,顧名思義,乃「防衛之氣」,可以抵御外界邪氣,使之不會侵入人體,與免疫調節、汗孔開合、體溫調節等生理功能相關。

營氣、衛氣二者相互配合影響著體溫、汗液的調節功能,若營氣、衛氣相互協調,則體溫、汗液調節正常;反之,若營氣、衛氣之間的協調出現問題,彼此無法正常搭配,則體表調節功能紊亂,就會有汗出異常或無端發熱的症狀表現。此時,應當調和營氣、衛氣的關係,使之能夠協同運行,以使體溫和排汗的調節機制恢復正常。

臨床上,見到不正常的汗出、發熱,仲景常用生薑配大棗調和營衛來治療,例如:經常性的非正常發熱、汗出,又找不出明確的病因,就可以考慮是營氣衛氣失調。有些人定時發作,有些人不定時發作,但不論出汗時間是否有規律,都可以在感覺快要出汗的時候,使用桂枝湯,桂枝湯中生薑與大棗共用,可調和營衛,治療此種病症。

3. 和胃降逆止嘔:

生薑乃止嘔聖藥。《傷寒雜病論》中,只要見到噁心或嘔吐的症狀,仲景幾乎都會用生薑以調和胃氣、緩解嘔吐症狀。

胃氣虛弱導致胃無法正常運行,胃氣上逆而嘔吐時,用旋覆代赭湯調降胃氣,並以生薑止嘔;脾胃虛寒致使嘔吐,用吳茱萸湯溫暖脾胃,方中用生薑止嘔。

中醫依五臟六腑屬性、功能特性,將各臟腑分屬於金木水火土五行,其中,肝膽屬木,而脾胃屬土,依五行生剋原理,木剋土,即肝膽剋脾胃,意思是,當肝膽的生理功能出現異常時,會進一步克制脾胃運行而導致脾胃方面的疾患。

比如,邪鬱肝膽、土受木剋,也就是當體內邪氣鬱結於肝膽,導致肝膽生理功能無法正常運行,便會壓制脾胃活動,使胃氣不調而乾嘔、嘔吐,此時,可用大柴胡湯、小柴胡湯,二方中均有生薑,取其降胃氣、止嘔吐的功效。

4. 宣散水氣:

人的體內有70%的水分,是人體維繫生理活動不可缺少的必要物質,細胞內有水,細胞與細胞之間也有水。完全不攝入食物,僅依靠補充水分,身體尚可負荷15天,甚至21天,但若不喝水,生命只能維持7天左右。可見得水對於人體有多麼重要!

體內的水必須維持在適當比例,且能夠正常地流動、運化,才是健康狀態;若水分在體內不正常積聚,無法正常吸收、運作、排出體外時,便有害健康。這種聚積於體內,不利健康的水分,便成為一種邪氣,即「水飲之邪」。

當人的陽氣虛衰時,就會無法蒸散水分而使水分不正常地積聚於體內,好比一盆水,若沒有給予熱源,水難以變為水蒸氣而蒸散,會積聚成為一灘不流動的死水;若放在火上加熱,盆中的水很快就會被蒸乾了。

陽氣便是人體的熱源,如果陽氣虛衰,水分就會聚於體內,成為「水飲之邪」,導致疾病,可能會有水腫、消化不良、腹中出現咕嚕嚕的雷鳴聲、腹瀉、腹脹、小便不利等表現,嚴重的還會引起胸口疼痛、呼吸困難、頭暈目眩。

仲景見此類病証時,會用生薑的熱性幫助陽氣以宣散水邪,如治療胃陽虛衰或是腎陽虛衰而水邪內停的生薑瀉心湯、真武湯、茯苓甘草湯等。

5. 宣通陽氣:

陽氣在體內通行無阻是健康的基礎。所謂「不通則痛,通則不痛」,說的是人體內的氣血,都需要保持運行通暢,一旦受到阻礙,無法正常運行時,就會引發疼痛或其他問題。引起氣血運行不通暢的原因有很多,寒邪、濕邪、血瘀、精神壓抑等,都可能造成氣血鬱滯不通暢,治療方法是去除使氣血不能正常運行的病因。

生薑味辛,性溫,能溫通陽氣,因此,血脈的氣機壅滯不暢者,可用生薑宣通。

舉例來說:營血不足、氣機不通暢而引起身體疼痛時,用桂枝新加湯;脾虛合併濕邪濁氣停於體內,氣機壅滯而致腹脹時,用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;寒邪長期蓄積在體內,導致平素體質怕冷,氣機不暢,四肢末端特別冰冷時,用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,這些方子均運用生薑宣通經脈,並且用量偏大,可散去阻礙陽氣通行的寒濕,使陽氣正常運行。

總結

仲景用生薑溫散寒邪、調和營衛、和胃降逆止嘔、宣散水氣,及宣通陽氣。

現代研究証實,生薑內含的薑酚、薑烯酚、薑酮成分,具有溫經通絡、抗衰老、抗氧化、抗發炎潰瘍、抗過敏、抗腫瘤、抗病毒、抗菌抑黴的作用,還可清除自由基,降低血中膽固醇,並抑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(LDL-C,俗稱壞膽固醇)的氧化。

薑中某些成分的化學結構與阿斯匹靈相似,臨床上也已發現生薑具有與阿斯匹靈相近的功效,可抗血栓、抗凝血、稀釋血液,對心血管系統有正向作用。

當胃部不正常收縮,胃的節律不規律時,會進一步引起反胃、噁心、嘔吐、眩暈,而生薑可以使胃部節律恢復正常律動,這應當是薑能夠和胃止嘔的主要原因。

生薑「久服去臭氣,通神明。」
–《神農本草經》

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久服生薑可以「去臭氣,通神明」,強調了其養身作用。生薑的溫性可宣通陽氣,改善氣機不暢,又可幫助陽氣蒸散水氣,將多餘水邪排出體外,使氣機流暢。人體氣機一旦通暢,自然神清氣爽,意識清明,此乃「通神明」之意。

自古便有「冬食蘿蔔夏吃薑,不勞先生開藥方」的養生諺語,為什麼在炎熱的夏季要吃溫性的薑,寒冷的冬天反而要吃涼性的蘿蔔呢?這是因為在夏季時,人們為了消暑解熱,經常食用冷飲、冰品、涼菜、生魚片,寒涼入胃,難免造成脾胃損傷,在日常料理中加入生薑,可提振脾胃陽氣,避免過食寒涼而傷胃氣。

生薑可祛除寒邪、宣通陽氣,平時手腳冰涼或脾胃有寒之人,應在日常飲食中加入些許生薑,長期食用,能改善體質。以梅子汁、糖醋汁、紫蘇汁或味噌自製的醃嫩薑,是非常健康的開胃菜,能消食積、散胃寒,一年四季都可食用。

過度攝取生冷飲食、海鮮所致的胃腸不適、腹痛、腹瀉,乃因脾胃受寒引起,可煮生薑汁溫暖脾胃,幫助運化,就算只是以熱水沖泡薑片、薑粉,或口中含一片生薑,也能迅速緩解不適症狀。

此外,切幾片生薑加水煮上20分鐘,取汁加入熱水中泡澡或泡腳,可緩解疲勞、放鬆肌肉、加速血液循環、促進新陳代謝、延緩衰老,是非常好的養生法,尤適用於年長者、體質虛寒之人。

注意事項

健康講究的是陰陽平衡、相互協調,再好的東西,過度攝取都有害無益。生薑對於體有寒邪、陽氣不暢、水邪內停是極佳的養生品,但仍要注意用量,不可過量服用,造成寒熱失衡。尤其是陰虛內熱或是體內有實熱者,不可妄用生薑,以免熱邪積聚,引發疾病。

「食薑久,積熱患目。凡病痔人多食兼酒,立發甚速。癰瘡人多食則生惡肉。」
–《本草綱目》

若是長期過度食用生薑,可能在體內積聚熱邪,對眼睛有不利影響。體內有熱者,若食薑過量,加上飲酒,易引起痔瘡發作。

在寒冷的冬季,以熱性的藥膳(如羊肉爐、藥膳鍋、薑母鴨)來滋補散寒時,要注意自己的體質與身體反應,一旦發現有眼睛、咽喉乾燥不適,或是痔瘡發作,就表示飲食的熱性太過,應當減少熱性補品的使用量及食用頻率。

食療方舉例

生薑紅糖水/蔥白生薑紅糖水
生薑陳皮湯
生薑棗粥
飴糖薑飲
蘇葉生薑茶/薄荷生薑茶
大麥薑汁湯
當歸生薑羊肉湯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Back to top button